2009年6月28日

香港藝術館總館長鄧海超,於2009年6月26日的回覆:

一群關注藝術館發展的市民
(召集人:劉建華、程展緯、關尚智、羅至傑、
羅文樂、黃國才、李俊峰、唐偉傑、譚棨禧、
俞若玫、林嵐、黃俊邦、魂遊、黃靜)
E-mail:hkpartg@gmail.com


一群關注藝術館發展的市民:

多謝你們2009年6月19日來函提出對藝術館策劃展覽的意見。藝術館就你們的提問回應如下:

籌展流程及機制

1b1 2008年4月,法國駐港總領事向香港藝術館推薦路易威登藝術展覽,作為2009年法國五月節重點項目。及後,路易威登行政總裁及其基金會的策展人先後造訪本館,參觀塲地及與館方商談合辦展覽的可能性,當時基金會已提出在藝術館外牆作大型藝術裝置的建議。經商議後,雙方初步同意合作的意向,並建議簽署合作意向書。同年5月政務司司長出訪歐洲,順道造訪路易威登總部,見證了本館館長與基金會路易威登簽訂合作意向書,以便策展人能具體規劃展覽內容,遞呈建議包括財務方案與藝術館考慮。其後策展人與館方多次磋商,該展覽的具體建議於藝術館在同年7月舉行的展覽及節目籌劃委員會中進行審批,委員會就合辦機構身份、展覽的藝術價值及教育功能,對觀眾的吸引力,經費和是否有商業成份各方面作討論。委員會認為這次展覽藝術性極高,其各部份的組成部份足以展示當代藝術的各種形態和層面,當提昇市民對當代藝術的瞭解和認識。委員會也關注到與品牌合作是否有商業利益衝突及推廣品牌的問題,認為應該提高警覺性及加以避免,另一方面亦可顯示藝術如何與工業製品結合,發揮創意產業效應。委員會最後同意向部門推薦籌辦這項展覽,在取得初步批准後繼續與基金會具體磋商,落實展覽的技術細節。

藝術館的展覽及節目籌委會成員成為包括藝術館總館長(主席)、各專業部門館長(中國文物、虛白齋、現代藝術),高級經理及高級技術主任。

2009年4月,路易威登建議在太空館外牆作藝術包裝,並將建議送交兩館考慮及展開技術可行性研究,由於在研究過程中存在技術問題,路易威登及後中止其建議。


1b2 展覽籌委會會議記錄是內部文件。由於涉及有關機構 / 個人資料、財務安排、藝術價值的評核、雙方協議內容等,不宜公開。藝術館因應不同的展覽性質,不時舉行有關藝術、策展、藝術 / 博物館的討論活動,提高公眾對博物館學、展覽策劃理念的認識,亦與館長、藝術家及專業人士作研討、以廣交流。


1b3 本館歡迎公眾的意見。康文署轄下各博物館,不時會檢討籌備展覽所進行的接洽、策劃和審批的程序。財務部門、廉政公署亦曾就有關程序提供意見和指引。署方現有80位專家組成的藝術顧問團,成員包括專家學者、藝術家等,就各種藝術層面提供意見。康文署轄下各博物館亦會定期召開專家顧問諮詢會,就各館的使命、策略、每年展覽計劃、教育節目等邀請顧問提供意見。本館亦會不時檢討這方面的機制,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提昇博物館的服務。

…/3

展覽有所傾斜、縱容品牌宣傳及灌輸消費主義


2b 本館在選擇合作伙伴上,抱持開放態度,廣泛與海內外、博物館、非牟利基金會、文博藝術單位、藝團和獨立策展人合作,不會偏向選擇財力豐厚的伙伴。這次展覽選取與路易威登合作,是基於其創意基金會是一非牟利組織,當代藝術收藏名聞遐邇,而展覽亦具有多元化的面目,包括基金會收藏、與路易威登合作的國際知名藝術家的藝術創作,推廣香港藝術的“香港七賢”部份、國際建築師Frank Gehry的路易威登基金會美術館的計劃和模型以及Richard Prince的大型外牆藝術裝置,當可啟發市民對當代藝術和建築的思考,提昇其認識和興趣以及瞭解當代藝術的多元性和挑戰性。再者館方祇負責本地的佈展、教育活動和部份宣傳費用,財務承擔安排符合國際合作模式。在評核展覽過程中,館方已充份考慮是否會有推廣品牌或商業利益的問題,並與路易威登多次磋商,作出調整而達成共識。展覽純粹是從藝術角度出發和考慮,避免任何利益衝突和推廣品牌的傾向、也不會展示路易威登的商業性產品和作任何商業推廣,以取得平衡。


展覽期間,館方會舉辦一系列講座、工作坊和教育推廣活動,例如由學者及專業人士主講的講座系列,由展覽策展人主講的為「當代大師」講座系列,及為學生及家庭而設的「藝術品‧動起來」工作坊等,切合不同社群和觀眾需要。有關活動及節目,已上載本館網站供市民查閱及參加。此外,館方亦特別為導賞員提供訓練,予以學校團體及市民免費導賞服務,令他們對展覽有正確和深入的認識。館方亦歡迎各界人士參與講座、工作坊及教育推廣活動,提供具體意見。


有關審視特別展覽門票的安排,康文署轄下各博物館會根據既定的指引,在舉辦不同經費的展覽,會適當地訂定門票的收費。這項措施,與海內外博物館在舉辦特別展覽時,亦會收取較高的門票以收回部份成本並無異致。


藝術館欠缺與市民(持份者)公開對話的平臺的文化


3b 有關今次展覽的專業性問題、請參考問題2b的回覆、館方經常舉辦各類型的研討會、講座等,歡迎市民及藝術界人士參予,發表意見和提出建議。舉辦“香港藝術:開放對話”展覽系列時,館方邀請獨立機構 ArtMap安排一系列研討會,吸取意見以改善博物館服務。本館館長及館員經常出席各類型展覽和討論交流活動,增加彼此溝通,。本館亦歡迎各界人士組織各類型專業性、藝術性和學術性的活動,本館館長及職員們均會考慮參加。


最後,再一次多謝您對香港藝術館的意見。


敬祝


安康!


香港藝術館總館長鄧海超

二○○九年六月二十六日

2009年6月26日

轉播:《 抗議公帑助賣廣告 藝術家「導賞」LV展》,明報

【明報專訊】LV遮蓋館名 藝術家斥荒謬

香港藝術館自上月起與法國名牌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下稱LV)合辦當代藝術展。該館每年平均獲政府撥款1000萬元作展覽經費,今年則為是次展覽花近600萬元,被本地文化藝術工作者聯署抗議「淪為商家的宣傳平台」,聯署者更包括獲邀參展的本地藝術家。活動召集人程展緯批評,藝術館外場被LV「全包」,連名字也遮蓋,失去文化象徵的意義,計劃本周六到場館化身「導賞員」,告訴市民展覽內容「荒謬之處」。

程展緯表示,本月初發起聯署,至前日共有近200名文化藝術工作者參與,包括文化評論人陳雲、本地雕塑家黃國才及獲邀參展的藝術家李傑等。他們認為,香港藝術館作為一所公共藝術館,未有察覺與商業機構合作的潛在風險,令藝術館變相用公帑幫商家賣廣告。程展緯解釋道﹕「場館原本逢星期三免費開放予公眾參觀,但LV的展覽卻依然要收費(30元),這是剝削基層人民以至大眾的參觀機會。」

館長﹕不含推廣意味

聯署信要求藝術館解釋該項目及名稱的構思由來,被指是「洽談者」的政務司長唐英年在事件的參與角色,及有關方面是否曾就藝術館外牆展示包含LV品牌標誌的Richard Prince作品作過任何討論。藝術館館長鄧海超於前日回覆指,唐英年往其他國家進行官式訪問時,造訪了路易威登創意基金會,了解基金會籌建新藝術館的計劃和經驗,他只是見證當時香港藝術館代表與路易威登創意基金會就展覽簽訂合作意向書,並未參與該展覽洽談。

鄧海超亦指出,雖然場館有LV標誌和設計圖像,但只是屬於藝術上的重新演繹,作為藝術創作而非商業產品,不含有推廣品牌的意味。館方亦與LV達成共識,不會展示其商業產品或替其作任何商業推廣,Richard Prince的作品與展覽中一些名家如Stephen Sprouse、村上隆的作品,均是將藝術創作與工業產品設計元素加以變化和融合,呈示當代藝術發展的一大特色,並沒任何商業考慮。

經濟機遇委員會成員胡恩威批評,LV財雄勢大,香港藝術館竟要動用公帑與之合作,「展覽本身就是商品宣傳,LV應倒過來資助基層市民參觀活動,藝術館不應連星期三也要收取入場費」。該展覽中,有7名本港年輕藝術家獲LV邀請參展,但身兼西九龍民間評審聯席成員的他認為宣傳不足,本土藝術家角色明顯被邊緣化,他擔心這是日後西九發展項目的寫照,「政府不主導支持本土藝術,新晉藝術人才日後更難進入藝術館,可以想像未來西九發展,本土藝術家角色會更明顯被邊緣化」。

明報記者 彭碧珊

----------------------------------------------------------

參展人李傑倒戈聯署

【明報專訊】「作為官方藝術機構,可以想像藝術館在這次展覽的自主權是多麼有限。」本地藝術家李傑是獲邀參加LV藝術展覽的其中一名本地藝術家,但他卻又「調轉槍頭」,參與聯署,向香港藝術館 表達強烈抗議。他不諱言因為身分而感到尷尬,「好似牆頭草咁兩邊擺」。

認身分尷尬 不悔參展

聯署活動召集人程展緯表示,曾到藝術館發起幾次抗議及在藝術館對出空地舉辦講座,探討藝術館發展的自主度如何不足。李傑亦曾參與討論會,與市民一起發言。他表示並未因尷尬情况而後悔當日參展,他說︰「雖然路易威登創意基金會與香港藝術館合作舉辦展覽,但由頭到尾,聯絡我的,是一位內地的策展人,他邀請我參展時,說不出活動是什麼主題,當然創作自由度十分高,但當我看見藝術館前LV旗海飄揚的情景,令人反思藝術館在這次展覽的自主權原來十分有限。」

反思藝術館自主權

他未有直接評價是次展覽的藝術品水平,但認為事件不單只是商業與藝術合作,而是出現了整個藝術館被「包起」的怪胎,值得深思。

----------------------------------------------------------

網誌貼身記錄 展現藝壇活力

【明報專訊】LV事件的爭議,由市民聯署去信香港藝術館反對LV當代藝術展起至今,一直被網誌「香港藝術搜索頻道」逐一記錄,既是討論的平台,亦起了結集力量的作用。該搜索頻道於2月10日成立,並於同月20日正式投入服務,透過現場拍攝,採訪參與本港藝術活動的不同人士,包括策展人、藝術家、藝評家、工作人員、觀眾等,以第一身角度作評論和表達意見。

網誌亦上載了公開聯署信的內容,及多場討論會的短片,內容大多未經剪輯,期望令頻道能如實反映香港藝壇的情况及促進同業間互相交流及批評的風氣。

網址﹕http://hkadc.blogspot.com


2009年6月25日 星期四

2009年6月24日

香港藝術館總館長鄧海超於2009年6月23日的回覆:

劉建華先生及各位關注藝術館發展的朋友:

您們好!

多謝您們致本館的公開信(1)及關注,謹此以書面回覆如下:

有關程展緯先生的提問,前亦與程先生在電話中交流意見,現亦以書面作覆:

館方亦非常威謝您們於6月20日(星期六)前來本館參觀"路易威登:創意情感展覽及進一步提供意見,希望參觀能令各位對展覽內容和理念有更深入認識,促進雙方的溝通.就公開信(2)的提問和意見,館方會按程序儘早作出回覆.

香港藝術館抱持開放態,聆聽各界人士的不同意見,以作為未來發展的參考,並希望能與各界人士增溝通及交流,令服務更為完善.

再次感謝劉先生及各位的關注和寶貴意見!

並頌
藝安!

鄧海超
香港藝術館總館長
(電話:27342126 傳真:27237666)


-----------------------------------------------------


一群關注藝術館發展的市民
(召集人 : 劉健華、程展緯、關尚智、羅志傑、羅文樂)
E-mail : hkpartg@gmail.com


一群關注藝術館發展的市民:

多謝您2009年6月6日來函提出對《路易威登 : 創意情感》展的意見及提問。我館就您的提問有以下的回覆。

1. 特別項目的構思是誰人提出的?
香港藝術館過去十多年一直與法國駐港總領事合作,安排一些國際級的藝術展覽在港展出,作為法國五月節的文化節目。《路易威登 : 創意情感》展是由法國駐港總領事館向香港藝術館推薦,作為2009年法國五月節重點項目之一。「路易威登」的創意基金會是非牟利性之文化機構,所收藏的當代藝術品名聞遐邇,亦與著名當代藝術家合作,委約創作品牌藝術品。此次展覽首次展出其珍藏和委約作品,包括香港七位年青藝術家創作,是法國與香港的文化藝術交流活動。香港藝術館過去亦曾與多間文博機構及非牟利基金會合作舉行展覽,包括與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合辦《太法國了》(1991),與西班牙馬略爾卡皮拉爾與約安米羅基金會合辧《米羅 – 東方精神 》(1995),與法國梅格基金會合辧《傑克梅第的藝術》(2002)等。

2. 怎樣才能成為特別項目? 途徑如何? 需要何種特殊理據?
3. 特別項目從構思到最後的拍板決定,經過了甚麽樣的藝術館的一貫/非一貫程序?
特別項目(專題展覽及教育活動)可以由館方策劃,、與海內外文博單位、基金會、收藏家等共同合作,亦可由個別機構、單位或公眾人士作向藝術館提出建議。不論是館方策劃項目、合作項目或其他機構和人士的建議,均會交由本館展覽及節目籌劃委員會按其藝術性、文化及歷史意義、吸引力、教育功能、經費預算等準則方面作出客觀和專業的評估。該委員會成員包括香港藝術館該館總館長、各專業部門的館長(包括現代藝術、中國文物、中國書畫等)以及設計部主管。如有需要,亦會徵詢藝術館專家顧問的意見。對於一些合作項目,若建議獲初步審批和推薦後,館方會與合作單位或人士繼續進一步磋商。落實細節後,館方會提交詳細建議包括財政預算予康文署的相關委員會考慮及審批。在審議過程時,各有關成員均會細心考慮商業利益或利益衝突問題,按政府既定的公平、公正程序進行。今次「路易威登‧創意情感」展覽,也是按既定機制和程序審核。在審議過程中委員會曾考慮到展覽的藝術價值,展品選自路易威登創意基金會的珍藏,而其中部份展品來自與路易威登有合作關係的藝術家作品,雖然含有路易威登的標誌和設計圖象,但祇是屬於藝術上的重新演繹,作為藝術創作而非商業產品,不含有推廣品牌的意味。館方亦與路易威登達成共識,不會展示其商業產品或替其作任何商業推廣。

4. 唐英年說其去年到巴黎洽談特別項目時,其身份是甚麽?
政務司司長不時前往其他國家進行官式訪問,與當地官員加强聯繫,推廣香港品牌。外訪行程當中會參觀不同的機構和設施,交流經驗。唐英年先生以政務司司長的身份在2008年5月官式訪問了比利時、意大利和法國,會見商貿和文化界的官員,參觀博物館,了解他們管理博物館的經驗。唐司長亦造訪了路易威登創意基金會,了解基金會籌建新藝術館的計劃和經驗。唐司長只是見證了當時香港藝術館代表與路易威登創意基金會就《路易威登 : 創意情感》展覽的簽訂合作意向書,他並沒有參與該展覽的洽談。

有關展覽或項目建議的遞交方法和審核準則,館方已上載於藝術館網站供公眾參閱。

最後,再一次多謝您對香港藝術館的意見。

敬祝

安康!

香港藝術館總館長鄧海超
二○○九年六月二十三日


-----------------------------------------------------


Reply to Luke Ching’s questions:

Questions:
1. 太空館籌辦展覽/節目的審批程序為何?

1. 香港太空館的活動計劃須經香港科學館暨香港太空館的展覽及節目籌劃委員會按既定的準則作出客觀和專業的評估。如有需要,亦會徵詢太空館專家顧問的意見。若建議獲初步審批和推薦後,館方會與合作單位或人士繼續進一步磋商。制訂細節後,館方會提交詳細建議包括財政預算予康文署的相關委員會考慮及審批。在審議過程時,會細心考慮商業利益或利益衝突問題,按政府既定的公平、公正程序進行。

2. 有聞LV展覽籌辦時曾有計劃要在太空館外牆包上展品/裝置,後因技術不可行才取消計劃。請問當初通過此計劃曾作什麼討論而決定?當中有何審議程序?

2. 在籌劃展覽期間,路易威登曾建議在太空館外牆作藝術包裝裝置。香港藝術館及香港太空館原則上支持有關計劃,並就該建議在藝術表現形式和技術層面作出可行性研究,由於在研究階段已發現計劃存在技術上的問題, 路易威登因而决定中止有關計劃。

3. 2007年的大英博物館珍藏展,以及1991年藝術館開館時的 "太法國了" 展覽的籌辦經費分別有多少?

3. 2007年的大英博物館珍藏展的展覽經費約為港幣9百90萬 (含籌展費、國際運輸及保險). 1991年的“太法國了”展的展覽經費約為港幣57萬(無需籌展費、國際運輸及保險).

4. 就LV展覽的名稱,以及藝術館外牆的Richard Prince 作品上包含LV 品牌標誌的展示,館方曾作何藝術討論?

4. 在磋商展覽期, 館方與路易威登就展覧名稱作深入討論.由於展覽內容包括路易威登及其創意基金會所收藏當代藝術品、委約外國和香港藝術家的作品、Frank Gehry 的建築模型, 目的在展示當代藝術及路易威登與藝術家合作所引發的創意和情感, 因此達成共識, 採用 “Louis Vuitton: A Passion; A Passion for Creation (路易威登:創意情感)為展覽名稱, 以充份反映展覽理念和展品內容, 並沒有任何商業或推廣品牌考慮.

在考慮外牆裝置時,路易威登建議以Richard Prince 的作品 “都市夜色”作為包裝裝置, 並與館方和藝術家就規模、藝術表現方式和效果等各方面作藝術討論. 最後達成共識。該作品結合了六十年代一系列描寫摩登都市夜色和生活的小說封面及路易威登的標誌和設計元素,成為一幀大型藝術裝置作品。Richard Prince 這幀作品與展覽中一些名家如 Stephen Sprouse, 村上隆的作品, 均是將藝術創作與工業產品設計元素加以變化和融合, 呈示當代藝術發展的一大特色, 並沒有任何商業考慮。

5. 根據開幕禮上政務司長的獻辭指出,去年到巴黎為此展覽洽談簽約 ("we reach an agreement with LVMH to bring the "Louis Vuitton: A Passion for Creation Exhibition to Hong Kong... ..." ),為何此一展覽須由司長親自洽談?此安排是否館長指派?

5. 政務司司長不時前往其他國家進行官式訪問,與當地官員加强聯繫,推廣香港品牌。外訪行程當中會參觀不同的機構和設施,交流經驗。唐英年先生以政務司司長的身份在2008年5月官式訪問了比利時、意大利和法國,會見商貿和文化界的官員,參觀博物館,了解他們管理博物館的經驗。唐司長亦造訪了路易威登創意基金會,了解基金會籌建新藝術館的計劃和經驗。唐司長只是見證了當時香港藝術館代表與路易威登創意基金會就《路易威登 : 創意情感》展覽的簽訂合作意向書,他並沒有參與該展覽的洽談。

2009年6月21日

致香港藝術館總館長鄧海超「關注香港藝術館小組公開信(二)」,聯署名單:(截至2009年7月5日)

  1. 劉建華
  2. 程展緯
  3. 關尚智
  4. 羅至傑
  5. 羅文樂
  6. 黃國才
  7. 李俊峰
  8. 唐偉傑
  9. 譚棨禧
  10. 俞若玫
  11. 林嵐
  12. 黃俊邦
  13. 魂游
  14. 黃靜
  15. 陳素珊
  16. 蔡志厚
  17. 葉麗雯
  18. 梁御東
  19. 夏明慧
  20. 蔡心怡
  21. 吉仔
  22. 鄭家榆
  23. 黃海濤
  24. Miki
  25. Melody Chan
  26. 方韻芝
  27. K.C. Ho
  28. Chan Ka Ming
  29. Ng Ka Chun
  30. Poon Chun
  31. Cheung Kwok Wai
  32. 區華欣
  33. Teresa Leung
  34. Tommy Ho
  35. 姚君豪
  36. Desmond Ham
  37. Phoebe Wong
  38. CK Nip
  39. 林玉蓮
  40. Man Yan
  41. Li Sum Yi
  42. Mike Fok
  43. Lau Tit Wai
  44. Ho Ying Fung
  45. Tsang Hing Ling
  46. 廖偉棠
  47. 智海
  48. Stephanie Sin
  49. 盧敬華
  50. Helen Ng
  51. Annie On Ni Wan
  52. Julia Chan
  53. Liu Ka Man
  54. 周思中
  55. Candy Wong
  56. Wong Shui Wah
  57. Leung Ka Po
  58. Chan Kwong Wah
  59. Timothy Zauho
  60. Irwin On Heng Mong
  61. Tang Kwok Hin
  62. Arthur Chin Ka Wah
  63. Laka Kwong
  64. Gum Cheng
  65. Clara Cheung
  66. Marsha Lui
  67. Wincy So
  68. Wong Suet Ying
  69. Mo Shun Yu
  70. Daniel Leung Yuk Hei
  71. 阿三
  72. 楊穎仁
  73. Lee Chikchi
  74. Yuenjie Maru
  75. Amelia Lam
  76. Stanley Chan
  77. 陳雲
  78. Bosco Poon
  79. 黃衍仁
  80. 林森
  81. Hui Chi Yan
  82. Lau Hok Shing
  83. Edwin Lai Kin-keung
  84. Yvette Fung Suk Ha
  85. Ivy Chan
  86. Edwin Chu
  87. Sam Yuen
  88. Lin On Yeung
  89. Tang Lok To
  90. 蕭曉華
  91. Chris Cheung Hon Him
  92. Leung On Kee
  93. Diana Tang
  94. Kiki Ho
  95. Ma Chi Hang
  96. Lee Lee
  97. Lee Soen Long
  98. Katie Chan
  99. 郭佩齡
  100. 林東鵬
  101. Nicole Wong
  102. Luk Ka Yan
  103. Won Zhiwu
  104. 陳允中
  105. 司徒薇
  106. 伍偉昌 Stanley Ng
  107. 廖慧怡 Ceci Liu
  108. Grace Tang
  109. Cho Hei Man
  110. Lee Kit
  111. Pun Tak Shu
  112. Daisy Chu
  113. Edmond Chui
  114. Sanlong
  115. 李偉良
  116. 曾淑媛
  117. 林立婷
  118. 馮志成
  119. Ben Kwong
  120. Sunny Pang
  121. MH Lee
  122. Joy C
  123. Vincent Chan
  124. Brian Chan
  125. Law Hin Shan
  126. Angela Kwok
  127. Ng Ka Leung
  128. Hung Yi Talc
  129. Theo Chan
  130. Hilda Fong
  131. Loay Tang
  132. y
  133. Billy Luk
  134. wkw
  135. Wong
  136. Rosile
  137. Taly
  138. O Wong
  139. H Sun
  140. Carman Wong
  141. 甘玉娟
  142. Suji
  143. 妙善
  144. 陳銘坤
  145. 蔡芷筠
  146. Ao Pui Fan
  147. 江耀榮
  148. Gloria Yip
  149. Lai Pui Kee
  150. Jojo Yim
  151. 高倩彤
  152. Chiu Mei Chi
  153. Ruth Ng
  154. Calvin Lee
  155. Ho Man Loi
  156. Chui Hok Kan
  157. Lily Kwok
  158. To Chi Yin
  159. 馮家明
  160. Angela Su
  161. Wong Pak Yin
  162. Lau Ming Chun
  163. Clive Cheng
  164. Karen Chan
  165. Wong Lok Yee
  166. 黃偉健
  167. Cheung Wai Lok
  168. Luk Tsing Yuen
  169. Katherine Liu Ka Yi
  170. Chan Ching Man
  171. Or Man Chun
  172. Tam Kar Wing
  173. Bobby Chan
  174. Fok Tat Wa
  175. Terrie Cheung
  176. 蘇詠康
  177. Hidy Lam
  178. Lo Yin Shan
  179. Law Wing Sang
  180. 容懷若
  181. Cheng Ching Yee
  182. 陳芳芳
  183. Wong Wai Yin
  184. Tsui Wing Yan
  185. Renee Lui
  186. 陳倩玉
  187. Law Yuk Mui
  188. Del Leung
  189. Cheung Yin Ting
  190. Iceberg Ho
  191. Jerry Tsang Likwai
  192. Sheila Cheung
  193. Xavier Tam
  194. Chung Ching Man
  195. Chan Yui Man
  196. Dustin Shum
  197. Mak Tsan Lam
  198. V Au
  199. Natalie Leung Wai Ming
  200. Lau Yiu Cheung
  201. 符凱欣
  202. Ho Hoi Lam
  203. Pastorale Leung
  204. Kennis Chow
  205. Cheung Wai Kwan
  206. Chloe Lam
  207. Martha Chan
  208. 黃國沛
  209. Pak Sheung Chuen
  210. Cheung Mei
  211. Beta Chan
  212. Horus Tse
  213. HN Kong
  214. Jenny
  215. Chung Ming Him
  216. Chan Mei Yuk
  217. Li Mei Yan
  218. 陳奇仲
  219. 譚永熙
  220. 林家俊
  221. Peter Yim
  222. 鄺國華
  223. 古炤森
  224. 馮穎恩
  225. 潘詠琪
  226. 黃柏翹
  227. 張樂敏
  228. 蕭偉發
  229. 溫瑞心
  230. 林敏婷
  231. 林子安
  232. 黃宣華
  233. 梁伏寅
  234. 鄭悠
  235. 曾德銳
  236. Ling
  237. 黃諟
  238. 黃思聲
  239. 鄧湋蘭
  240. 黃君華
  241. 張華峰
  242. 黃實孫
  243. Chris Yung
  244. 羅巧兒
  245. Henry Zen
  246. Sin Lai Ling
  247. Jessie Tsui
  248. Erkka Nissinen
  249. Amy Cheung
  250. Niil Nissinen
  251. Hilary Leung
  252. Yiona Leung
  253. Leung Ching Yee
  254. Joey
  255. Victor
  256. Hin
  257. F Li
  258. Ivy Ning
  259. Huang Kuei Hua
  260. BaBa Chen
  261. Yan
  262. Joyce Wong
  263. Amy
  264. 郭慧蘭
  265. Ng
  266. Carol Chow
  267. Jason
  268. Sky
  269. Angi Law
  270. Cheung Ka Ling
  271. Lau Hung Faat
  272. Fung Wing Yau
  273. Tsang Sing Cheung
  274. Iris Choi
  275. Elaine Cheng
  276. Aki Li
  277. Wong Kin Keung
  278. Au Wailin
  279. 王善誌
  280. Mok Chiu Yu
  281. Hudson Yau
  282. TL Ng
  283. Edmond Y Tse
  284. 屈大成
  285. Luk Wai Yin
  286. Hui Wai Keung

請支持加入聯署公開信的朋友,按連結到網上聯署專頁留下姓名,謝謝。
按連結閱讀致香港藝術館總館長鄧海超「關注香港藝術館小組公開信(二)」。

轉播:「是商品還是藝術 ---『路易威登:創意情感』藝術展」,香港電台第一台「人文風景」,主持:張灼祥,2009年6月20日

按此連結到網上節目重溫。

嘉 賓 : 香 港 藝 術 館 總 館 長 鄧 海 超

香 港 藝 術 館 總 館 長 鄧 海 超 , 一 九 七 七 年 獲 香 港 大 學 文 學 士 學 位 , 一 九 九 八 年 獲 澳 洲 雪 梨 大 學 博 物 館 學 高 級 文 憑 。 他 曾 任 香 港 藝 術 館 助 理 館 長 、 香 港 警 務 處 警 察 博 物 館 館 長 , 並 負 責 籌 建 新 警 察 博 物 館 。 他 於 一 九 九 五 年 擔 任 香 港 藝 術 館 館 長 ( 現 代 藝 術 ) , 並 於 二 零 零 六 年 擢 升 為 香 港 藝 術 館 總 館 長 。 他 現 任 香 港 大 學 專 業 進 修 學 院 人 文 及 法 律 學 院 客 席 教 授 、 香 港 浸 會 大 學 視 覺 藝 術 學 院 顧 問 、 香 港 大 學 專 業 進 修 學 院 人 文 及 法 律 學 院 創 意 及 表 演 藝 術 中 心 榮 譽 委 員 會 委 員 香 港 浸 會 大 學 視 覺 藝 術 學 院 客 席 教 授 。

法 國 五 月 藝 術 節 由 法 國 領 事 館 與 法 國 文 化 協 會 合 辦 , 並 獲 康 樂 及 文 化 事 務 署 的 支 持 , 已 有 十 七 年 歷 史 , 舉 辦 各 種 形 式 的 藝 術 , 如 視 覺 藝 術 、 歌 劇 、 古 典 及 當 代 音 樂 、 舞 蹈 、 新 派 馬 戲 、 電 影 等 。 康 文 署 秏 資 五 百 九 十 萬 元 與 LV 合 辦 的 「 路 易 威 登 : 創 意 情 感 」 藝 術 展 是 法 國 五 月 藝 術 節 活 動 之 一 , 由 路 易 威 登 創 意 基 金 會 帶 來 當 代 藝 術 珍 藏 , 將 藝 術 創 作 與 品 牌 歷 史 融 合 , 透 過 不 同 的 藝 術 展 品 及 裝 置 , 分 析 當 代 藝 術 創 作 歷 程 。 路 易 威 登 創 意 基 金 會 以 鼓 勵 自 由 創 作 為 宗 旨 , 為 此 , 基 金 會 已 委 約 一 位 居 於 內 地 的 年 青 策 展 人 , 邀 請 多 位 香 港 藝 術 家 參 與 是 次 的 藝 術 展 , 包 括 唐 衲 天 (Nadim Abbas) 、 李 傑 、 梁 志 和 、 白 雙 全 、 曾 建 華 、 王 浩 然 及 黃 慧 妍 。 但 有 藝 術 界 人 士 批 評 政 府 變 相 以 公 帑 為 品 牌 宣 傳 , 引 起 社 會 爭 論 。

2009年6月19日

請支持聯署!

請支持加入聯署公開信的朋友,按連結到網上聯署專頁Facebook留下姓名。另外,我們將會在本星期六再於香港藝術館門外進行另一輪抗議,並提交公開信給館方,歡迎大家參與及自備抗議道具或標語,謝謝。

關注香港藝術館小組公開信(二)

2009/6/19


關注香港藝術館小組公開信(二)

致香港藝術館總館長鄧海超先生:

自本月6日呈上了抗議藝術館策劃《路易威登:創意情感》的公開信後,遺憾十日內仍未收到回覆,嘗致電留下聯絡亦無人跟進,我們對於藝術館如此輕視關心藝術館出現不該發展之市民投訴,深表失望!

當前,我們除再次要求(1)香港藝術館就我們上次提出的問題仔細作書面答覆及(2)安排公開對話外,
我們特別列出在是次事件中,三個重大問題面向(1a / 2a / 3a)以及就此藝術館需要作出具體補救的合適行動建議(1b1-3 / 2b / 3b)。列項如下:

1 a. 藝術館策劃展覽機制的專業性失職:

  1b1. 全面公開是次特殊項目的工作流程和各級相關負責人員名單

  1b2. 把展覽籌委會的會議紀錄公開,除讓公眾能認識藝術館的定位方向,也望透過這些有關藝術、策展、藝術/博物館學的討論,讓公眾也同能思考在進場欣賞藝術品以外的相關藝術專業知識;

  1b3. 檢討未來接洽、策劃、審批展覽的程序機制、加入獨立意見、透明性等重要成份
 
2 a. 藝術館與商業品牌的合作有所傾斜,縱容品牌宣傳及灌輸消費主義:

  2b. 由於香港藝術館在選擇合作伙伴的條件上,容易偏向選擇財力豐厚的伙伴(正而合適以全球化奢侈商品集團為後臺的私人基金會),使展覽大有機會變相成為商業品牌的宣傳平臺,展覽亦有傾斜助長消費主義之嫌。正由於現在展覽的方向已有偏差(單一化),藝術館該擔起應有的教育責任,以培育市民的獨立批判性思維為目標,把展覽所牽涉的商業/藝術/藝術館關係、全球化消費主義、創意產業的意識形態、物質主義的生活、社會貧富階級分化、官商勾結…等議題,補添一系列的公開講座、工作坊等,盡力以補充配套達致一種觀點上的平衡及均勢的探討;我們建議不同領域的社會人仕及市民,能一同提供或參與新一輪的配套活動,讓觀眾能有非由館方提供的展版/單張/導賞等的選擇可能,另亦要求館方重審現時提升特別展覽門票的安排,尤其該貫徹星期三免費入場安排的根本精神

3 a. 藝術館欠缺與市民(持份者)公開對話的平臺和文化:

  3b. 藝術館該需定期舉行聽證會收集及回應市民的意見

最後,我們期望藝術館會對於館方這次專業警覺度不足、不當使用公帑致歉,並主動安排作出補救,為香港藝術的發展邁出真正有益的舉動。由於遲遲未見館方對於主辦公開對話表態及行動,以後我們會把一些我們安排組織的公開活動,預先知會藝術館方,並希望藝術館方每次都能夠派出代表,參予這些民間自發關注藝術館的活動及進行真正的開放對話。

一群關注藝術館發展的市民
召集人: 劉建華、程展緯、關尚智、羅至傑、羅文樂、黃國才、李俊峰、唐偉傑、譚棨禧、俞若玫、林嵐、黃俊邦、魂游
hkpartg@gmail.com

「關注香港藝術館討論會」,第六節:

香港藝術館總館長鄧海超就「反對官商勾結!抗議藝術館失格!」公開信(一)的回覆:

致: 一群關注藝術館發展的市民
(召集人:劉建華、程展緯、關尚智、羅志傑、羅文樂)
E-mail:hkpartg@gmail.com


程先生及各位關注藝術館發展的朋友:

您們好!多謝您們6月6日來函就「路易威登:創意情感」展所表示的關注和意見。本館歡迎市民及各界人士提出不同觀點和意見,以廣交流,作為藝術館未來發展的參考。

日前本人亦曽與程先生在電話中就信中提問作出交流和澄清,本館會儘快就函中提問作出正式書面回覆。

此外,本人週前應香港電台第一台「人文風景」節目主持人邀請,與其就今次辦展的理念、目的、展覽內容和社會回應等作交流對話,該節目將於6月20日(星期六)晚上8時30分在香港電台第一台「人文風景」節目中播出,希望各位關注藝術館朋友能抽空聆聽,屆時對這展覽加深瞭解及從而加強彼此溝通。

本館抱持開放態度,聆聽各界人士意見及建議,冀使藝術館能進一步提高其服務素質。

謹此敬祝

藝安!
香港藝術館總館長鄧海超

二零零九年六月十七日

2009年6月14日

「關注香港藝術館討論會」,第二節:

「關注香港藝術館討論會」,第一節:



感謝當晚所有到場參與及關心事件的朋友們。

轉播:《 包 起 的 美 學 ?》,文:俞若玫

真的,看罷這個「路易威登﹕創意情感」的展覽,很想吐,暈眩,口苦,受不了以暴易暴的藝術再現的策略,耳朵還響起對準我開火的槍聲,口裏似填滿了麻原彰晃的鬍子,眼還看見Charles Manson奇怪的笑容,腳步難穩,拾級而下,回頭看,整間藝術館牢牢被一張LV包裝紙包起了,公共空間,淪落如此,口更酸。藍藍的一片天,也只是那張無處不見的商標包裝紙的背景吧了。除了商標,女脫男看「蘇絲黃式」的西方人看東方的獵奇性別呈現,叫人滿不是味兒,而只有英文文本的AFTER DARK series對香港的形容是﹕Capital of the East. You don't address an audience, you create an audience。——是的,西方藝術家對香港最本質化的形容,離不開資本/買賣/觀眾/市場。入黑後的香江,沒有什麼,仍不懈地創造自己的觀眾和消費者?商人真的長治香港?

「蘇絲黃式」東方獵奇

真想知道藝術館如何跟學生解說吉爾伯特和喬治的作品,官方如何解讀三幅清一男色的巨作?為何只有男人?為何用權杖?有什麼性象徵?作品說及進出工廠的工人階級鬥爭,跟當下每人先付三十大元被重重保安跟前跟後的高雅格局有何關連?作品題旨是建立新的人文意識(new humanities),但公眾藝展也可以被冠名,藝術館可以被買起,如何叫學生建立自我起動意識,加深對社會的觀察?

倒貼六百萬 誰包起誰?

此外,曹斐的三維動畫更是一場政治符號的盛宴,馬克思和毛澤東都失業了,跟老子和雷曼兄弟一起搓麻將,所謂經濟自由,也不過是一場人間煉獄!這些尖銳的批判作品都收編在單一商品下,被人朝拜,而不是引發思考,到底要稱讚品牌夠包容有藝術眼光,還是應慨嘆藝術只能「安全地」反叛?更要問的是,藝術館策展的準則在哪?公共服務為何要淪為商品推廣?據報,是次展覽政府還要倒貼六百萬,到底是誰包起誰?


《明報》,星期日生活,留得青山在,2009年6月14日

轉播:《Richard Prince:王子的新衣》,文:程展緯


香港藝術館最近豪花590 萬公帑舉辦了「路易威登:創意情感」的展覽,引起了圈中人的爭論。
其中最具爭議的算是Richard Prince 的《都市夜色》—
一張LV logo 花紙包起了一間藝術館的創舉。
藝術館聲稱這不是廣告宣傳,是一件大型的公共裝置藝術。
公共藝術的價值在於引起或帶領公衆討論,裝置藝術的原則在於藝術品的文本是與當下展出的地方互動建構而成。
那麼Richard Prince 的「作品」向香港人啟示了什麼?

Richard Prince 的啟示

叫Prince 的人總給我一種王族的感覺,LV 的公關為我們這樣介紹這位王子、一位擁有特權的商品代言人:

Richard Prince 被譽為幾十年來最創新及最具影響力的當代藝術泰斗之一,他將通俗文化的陳腔濫調昇華至藝術層次。他喜歡使用「重攝」(rephotography)手法創作, Richard Prince 自己更表示:「重攝所塑造的是似曾相識的感覺,這種複製品是對真實事物影像的把玩;從似真的曖昧藝術情景中,進而反思藝術、民生、社會及生活的深層意義。」閱讀過藝術家的意念,我腦中浮現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我拿起相機,對準維基網拍下了一個有關「路易威登:創意情感」的展覽故事:

有一很愛打扮的國王,經常都要穿新衣裳,但城中的設計師都沒能夠滿足他。有一天,有一個外來的商人對國王說他帶來了一件最奇特的衣裳,必須是聰明人才能看得到。國王雖然什麼也沒看見,但因為不願承認他不聰明,所以便依商人的指示穿了這件衣裳。後來更穿着這件衣裳出巡,結果淪為國人的笑柄,因為他裸露而被人笑。(摘自維基網)找到了這故事,叫我抒懷極了,好像得到了當代藝術泰斗的感召,但是我不能停留在這境界,因為他還叫我「反思藝術、民生、社會及生活的深層意義」。

Richard Prince 為香港帶來了一件皇帝的新衣,負責商討合同的唐英年司長就是那些扮聰明又或是與商人串謀的大臣,而藝術館則是沒膽指出這是廣告推銷的僕人奴隸。最後赤裸裸的就是官商勾結,暴露了藝術館策展的兒戲,未來西九的承諾和社會的價值觀成為國際的笑柄。

藝術館館長說這次展覽動用了2000 萬港元,其中香港市民負責的「只是」590 萬公帑,好像叫我們還要多謝LV 慷慨「補貼」一千多萬作他們的廣告推廣。在這個展覽前,藝術館主辦了關注弱勢社群的展覽《尋樂經驗》,這個鼓勵創造共融分享博物館意念的展覽,成本只是 59萬元。如果我們能瓜分一個LV 推廣show,藝術館全年就能有十個關注弱勢社群的《尋樂經驗》,真是好像阿P 的歌詞:諗起都開心!另外,590 萬是來自藝術館的常年經費,意思是一個餅被切了一大部分後,剩下的展覽就變相被LV 展剝削了資源。

昂貴的新衣兒戲的決策

除此之外,59 萬的《尋樂經驗》展覽是透過一個公開的申請活動程序,再經過不同藝術專業人士如教授學者、資深策展人和博物館研究員所組成的評審會選出的。那麼590 萬的LV 推廣show 是要經過怎樣的申請程序呢?

LV 的公關說唐英年司長在貿易會的場合與LV商討這些事,LV 表示有興趣在香港藝術館辦這個展覽,並正式把建議書交到藝術館申請。當中唐司長有沒有疏通,暫且不在此考慮,鄧海超館長說這申請是通過藝術館的節目籌備委員會審批,「非常獨立」,才是可笑之處。查看節目籌備委員會成員就是鄧海超館長和他的下屬(藝術館的現代藝術館長、中國文物館長、虛白齋館長、設計和場地管理的主管)。所有香港藝術家都知道香港藝術館的館長制,主要是一種行政的架構而非外國藝術館的學術研究策展人的角色,一個590 萬元的當代藝術展覽由一兩個對當代藝術略有認識的人和一班聽從指令工作的團隊下決定,是一件多麼兒戲的事。

節目籌備委員會是一種公務員式的行政小組,不是一個能評核什麼展覽適合香港市民的委員會。最叫我不能理解的是,LV 這類敏感話題的展覽,為什麼委員會向他們大開綠燈而不如常地諮詢顧問?為什麼這級數的公務員能「指派」唐司長為他們飛到巴黎簽合約?唐司長真是有心。

財迷心竅

從Richard Prince 的廣告設計上看到一個女子正在一男人面前寬衣解帶,然後LV 品牌商標為他們營造氣氛。這叫我想起早前一些女學生因想賺錢購買名牌手袋而「援交」。藝術館的決策人不知怎樣理解香港的堅尼系數,2006 年香港已成為發達國家及地區中貧富最懸殊的地區。你們宣揚的是一種怎樣的文化價值?

最叫我難過的是你們還為這展覽安排親子工作坊,看完LV 的旅行箱後就到地庫上堂學做旅行箱……這就是藝術館為香港市民提供的親子教育?真令人嘔心!馬會開辦賭波後都在投注站貼一張「切勿沉迷賭博」的海報,香煙盒上也有政府忠告市民吸煙危害健康、吸煙可引致陽萎、吸煙禍及家人等忠告。藝術館你是否應該為這展覽做一個反對追求名牌的座談會?最低限度也要在當眼地方貼出切勿沉迷LV 告示,這要求真的不算多!可是你早已因迷戀這些名牌藝術家,而喪失理智與LV 立下多條不平等協議,請盡快尋求專業人士輔導吧!藝術館今天真的病了,香港真的病了!

我在《尋樂經驗》展覽中曾經引用前立法會議員郭家麒醫生的演說,他說政府一直都不改善藝術發展,不解決當下的文化生態問題,就拿未來的M+出來說是答案。我現在可告訴你,今天的香港藝術館就是未來西九的答案,西九來吧!路易威登:創意情感!西九來吧!街市伯:可能是世界上最好飲的啤酒!西九來吧!益你多:你今日飲咗未?西九來吧!大塊活:食得夠尖!西九來吧!美元發菜:逐漸變黑又得,立即變黑都得!……商機無限。


《明報》,星期日生活,2009年6月14日

2009年6月8日

關注香港藝術館討論會


我們於6月6日已把「反對官商勾結!抗議藝術館失格!」公開信交予香港藝術館代表,相信館方會於短期內回覆我們的質詢,為了收集藝術界朋友們的意見和深入討論,希望關注事件的朋友能抽空出席討論會,聯合大家的力量去爭取我們理想的香港藝術館。

日期:2009年6月12日(星期五)
時間:下午7時 至 10時
地點:香港藝術館正門外空地

2009年6月7日

「反對官商勾結!抗議藝術館失格!」公開信(一)

2009/6/6

強烈抗議香港藝術館策劃「路易威登」

並要求館方就事件作公開對話


「反對官商勾結!抗議藝術館失格!」公開信(一)

致香港藝術館總館長鄧海超先生:

香港藝術館上月展開其策劃的《路易威登:創意情感》特別項目,基本上令使到運用公帑的藝術館,淪成為了商家的宣傳平臺;作為一公營部門/一所公共藝術館,香港藝術館對於自身與商業機構合作的潛在風險警覺度不足,對公共資源的合適運用把關不力,我們作為香港本地藝術工作者,對此狀況感到非常的憤怒。

「官商勾結,結果擺在眼前! 公開對話,交待展覽由來!」

是次事件無疑牽涉多個層次的問題,但我們認為,事件的根本問題,在於「特別項目」為何會/是如何出現。我們並不想僅從最後出來的種種現象,判斷藝術與商業在展覽是否走得過近云云;我們憤怒的,更是在於為何這種官商交涉之事會能夠成為可能的那基礎。對我們而言,這是在事件眾多可能的討論項目中,最該得到首要關注的項目。

我們質疑,特別項目的如何出現、成為可能,本身就是揭示出是次事件為「官商勾結」一宗!否則,藝術館怎會既沒有預視、亦至今仍不甚警覺到此次特別項目本身牽涉的商業元素的敏感性,並不合適於其現時作為一所以公帑營運的公共藝術館的身份與形象去進行? 藝術館容許這一步發生,就經已埋種下惡根。

故在當前,我們首先要求香港藝術館就《路》之所以出現的種種前因和前期構思安排,向公眾作更詳細無遺的解釋交待。這包括了如:

1)特別項目的構思是誰人提出的?
(館長說,藝術館對任何館外人提出的合作建議開放的說法,這是藝術館的長期公開的明文政策? 並意味是次構思不是藝術館自行提出?)
2)怎樣才能成為特別項目?途徑如何?需要何種特殊理據?
3)特別項目從構思到最後的拍板決定,經過了什麼樣的藝術館的一貫/非一貫程序?
4)唐英年說其去年到巴黎洽談特別項目時,其身份是什麼?
(除了藝術館負責單位以外,還有誰參與了使是次特別項目成為可能的工作?彼此合作的關係是怎樣的?)

如一所負責任的專業藝術館所該作的,我們期望藝術館會把握這次特別項目引起我們的抗議,而迅速主動進行一連串的公開對話活動,聆聽市民向藝術館提出的疑問,就提問與相關的課題,開展對於香港藝術發展與藝術圈皆深具意義的討論和認真探討。

一群關注藝術館發展的市民
召集人: 劉建華、程展緯、關尚智、羅至傑、羅文樂
hkpartg@gmail.com

2009年6月5日

「反對官商勾結,抗議藝術館失格」行動


我們是一群對於香港藝術館淪為商家宣傳工具,感到非常不滿、失望及憤怒的的藝術工作者,上月展開的《路易威登:創意情感》宣傳展所呈現出館方的決策及處理失當,以及一直以來制度上的問題,實在需要我們和館方一同認真地去正視和檢討。

6月6日(本星期六)下午12時正,我們將會到香港藝術館示威抗議表達我們的不滿,並呈交要求館方公開對話與交待的公開信予館方,要求館方解釋藝術館的策展原則及程序安排,交代籌劃《路易威登:創意情感》宣傳展的始末,強烈要求館方承諾致力維護其獨立自主及改革,還港人一個真正的香港藝術館。

歡迎各關心本地文化藝術發展、熱愛香港藝術的朋友們,參與我們的行動,或告知我們您的意見和想法,香港的文化藝術發展前景需要您的參與和聲音!

2009年6月1日

轉播:"Louis Vuitton Art Exhibition Hong Kong, 2 of 2" from The Works, RTHK

轉播:"Louis Vuitton Art Exhibition Hong Kong, 1 of 2" from The Works, RTHK



LVMH or Louis Vuitton Moet Hennessey is co-presenting an art exhibition with the Hong Kong Museum of Modern Art. The mixture of fashion house and high art has created a little controver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