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14日

轉播:《 包 起 的 美 學 ?》,文:俞若玫

真的,看罷這個「路易威登﹕創意情感」的展覽,很想吐,暈眩,口苦,受不了以暴易暴的藝術再現的策略,耳朵還響起對準我開火的槍聲,口裏似填滿了麻原彰晃的鬍子,眼還看見Charles Manson奇怪的笑容,腳步難穩,拾級而下,回頭看,整間藝術館牢牢被一張LV包裝紙包起了,公共空間,淪落如此,口更酸。藍藍的一片天,也只是那張無處不見的商標包裝紙的背景吧了。除了商標,女脫男看「蘇絲黃式」的西方人看東方的獵奇性別呈現,叫人滿不是味兒,而只有英文文本的AFTER DARK series對香港的形容是﹕Capital of the East. You don't address an audience, you create an audience。——是的,西方藝術家對香港最本質化的形容,離不開資本/買賣/觀眾/市場。入黑後的香江,沒有什麼,仍不懈地創造自己的觀眾和消費者?商人真的長治香港?

「蘇絲黃式」東方獵奇

真想知道藝術館如何跟學生解說吉爾伯特和喬治的作品,官方如何解讀三幅清一男色的巨作?為何只有男人?為何用權杖?有什麼性象徵?作品說及進出工廠的工人階級鬥爭,跟當下每人先付三十大元被重重保安跟前跟後的高雅格局有何關連?作品題旨是建立新的人文意識(new humanities),但公眾藝展也可以被冠名,藝術館可以被買起,如何叫學生建立自我起動意識,加深對社會的觀察?

倒貼六百萬 誰包起誰?

此外,曹斐的三維動畫更是一場政治符號的盛宴,馬克思和毛澤東都失業了,跟老子和雷曼兄弟一起搓麻將,所謂經濟自由,也不過是一場人間煉獄!這些尖銳的批判作品都收編在單一商品下,被人朝拜,而不是引發思考,到底要稱讚品牌夠包容有藝術眼光,還是應慨嘆藝術只能「安全地」反叛?更要問的是,藝術館策展的準則在哪?公共服務為何要淪為商品推廣?據報,是次展覽政府還要倒貼六百萬,到底是誰包起誰?


《明報》,星期日生活,留得青山在,2009年6月14日

3 則留言:

匿名 說...

俞若玫小姐:

剛剛見閣下寫到人地LV展覽如此"商標包裝","資本",又講到所謂"西方藝術"只係外國人既商業把戲,其實會唔會只係因為俞小姐,作為一個中國人,睇唔過人地既創意產業做得咁成功呢?!!!

我地暫時唔好理會人家係香港舉辦呢個展覽係從商業出發/從藝術出發.我只係覺得,香港政府願意以600萬元資助是次活動以及不少港人遊客願意一看再看就知當中必然有值得人賞識之處.只係俞小姐"覺得人地一味淨係識得搵錢"呢個想法蒙蔽你欣賞美麗事物既眼睛姐.....

正如一個以槍火為主既展品,可能你會覺得好"嘈喧巴閉"或者求其將十零套電影既槍戰片段放埋一齊就輕易"厄"到人地入場!但其實呢段片想帶出既訊識同當中既意義.你又有無諗清楚呢???

我自問唔係一個識藝術既人,但我亦相信藝術同商業係可以並存,唔一定要對立!

可能人地搞呢個展覽真係為左搵錢!但能夠站穩時裝界一哥地位咁多年,當中既原因你又無無仔細研究過呢???下次有機會,不妨試下忘記LV係一個商業品牌.純粹以一個"欣賞"既角度出發再一次入場.或者今次你會有另一個睇法!

Rex

cally 說...
此留言已被作者移除。
cally 說...

先謝謝回應,今天才看到。
可能因為筆力有限,讓你誤入二元思路迷陣,我不是以中國人眼紅西方人成功,而是看不過西方(男)人如何呈現香港的問題,西方藝術家大紅大紫是他的本事,我只在乎他用什麼方法呈現香港,(希望你再仔細那張LV 包裝紙)你真的同意即使呈現慾望時(且放下典型的女脫衣男細嘗的男性目光),香港仍只是一個講市場、講位置的資本城市,半分想像也有? 我真的覺得藝術家在嘲笑香港的。

另,以槍火為題的展品,我不是嫌他"嘈喧巴閉,而是對暴力的再現,而且是對準來看的觀眾,觀察竟成為荷里活最典型的暴力電影的槍把,還要你實體地再嘗一次,我走出來,真的要按一按胸口。這就是我說的「以暴易暴」的藝術手段,我實在受不了。

當然,是次藝術品有很好的作品,但是不是因為它的名牌效應就可以蓋過其他,如用上六百萬在什麼地方? 作為公家的藝術館有沒有幫助我們理解作品的意義,正如你一再提我要「諗清楚」作品的意義,藝術館有沒有做些具體的東西來幫大家理解?

我再重申,我不是說藝術跟商品要對立,問題是如何合作,合作些什麼,利用公共空間來宣揚單一品牌(無忘那一系列的旅行箱發展史,不是推銷是什麼?),而且過程不透明,藝術館沒有跟公眾溝通的文化及平台是需要直視的。